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条形码 >> 条形码资源 >> 正文 >> 正文

脱贫印记一间烤鱼店稳住一个家庭

来源:条形码 时间:2025/3/28
今年三月,昭通镇雄县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决心攻克12.33万贫困人口这块难啃的“硬骨头”。33岁的王艳光是镇雄县旧府街道裕和社区的扶贫搬迁户,在各级各部门的帮助下,她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让整个家庭走出贫困的阴霾。一间烤鱼店“稳”住一个家庭上午十点,烤鱼店的老板王艳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王艳光是建档立卡户,烤鱼店就开在自己所居住的扶贫搬迁安置点。说起这家店,王艳光最感谢的是社区的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王艳光:“(裕和社区党总支书记)找到我,他说,你看一下能不能做这个烤鱼店,我挺担心的,做起来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他普及了一下,政策还行就做了。”烤鱼店才开张两个多月,王艳光就可以熟练的网鱼、处理食材、加工制作,其实半年前,她还对烤鱼一窍不通。建档立卡贫困户王艳光:“刚开始拿着这个也怕,拿着那个也怕,都没这么熟练,但是为了生活也坚持下来了。”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王艳光搬到安置点以来最大的感受。十多年前,家中的老人生了重病,王艳光一家四处求医,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由于在外多年,家中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早已无法住人。王艳光和丈夫长期打零工维持生计,每个月只有一两千元的收入。眼看着家里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当时的王艳光一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建档立卡贫困户王艳光:“老人也生病,小孩子又小,又没有什么正常的经济收入来源的时候就是最难的时候,所以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的王艳光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通过医保扶贫,解决了老人看病的问题。通过扶贫搬迁,解决了一家人居无定所的问题。建档立卡贫困户王艳光:“我觉得在这边最起码安定下来了,小孩上学也安定,老人看病也安定下来了,我觉得这样挺好。”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结束了四处漂泊的日子,这是王艳光一家曾经想不都不敢想的生活。“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能致富”成了王艳光的新目标。建档立卡贫困户王艳光:“刚过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的,工作怎么办都是在考虑的范围。”社区的工作人员的一次上门寻访,打消了王艳光的担心。由社区提供商铺、培训技术,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无息扶贫贷款。在场地、技术、资金多方保障下,王艳光几乎不用投入任何成本,唯一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双手,让这间小小的铺面逐渐步入正轨。建档立卡贫困户王艳光:“就这两个月来讲还行,这边发展的相对来说,两个人在里面一个月所有开支除掉还是有一万块。”如今,王艳光的烤鱼店,不仅帮助自己致富,也帮助两名建档立卡户解决了就业问题。建档立卡贫困户王艳光:“因为我也是困苦人出来的,我觉得特别想帮一下。”脱贫走上致富路,像王艳光这样的人,在镇雄县的扶贫安置点内随处可见。裕和社区党总支书记成涛:“在就业这一块,整个裕和社区个劳动力,现在已经就业的个,只有72个因为在家看护老人和孩子不能外出就业,但随时都可以在附近打零工增加收入。”截至今年4月15日,镇雄县已转移就业劳动力66.1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5%。为了让贫困户增收,镇雄县通过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从本月起,都市条形码各新媒体平台开设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您可以在都市条形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