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条形码 >> 条形码资源 >> 正文 >> 正文

黄埔红山以六个精准开展核酸检测广州

来源:条形码 时间:2025/7/24
广州打响疫情防控战,为了与病毒赛跑,黄埔区此前开展了大规模核酸检测。红山街迅速响应,以“六个精准”开展检测——精准设置检测点,精准安排检测时间,精准调配检测物资,精准配置医护人员,精准配备辅助人员,精准调动检测对象。据悉,红山街核酸检测完成率超过%,检测结果皆为阴性,为疫情防控筑起了铜墙铁壁。精准设置检测点核酸检测点一般分区布置,包含排队等候检测区、采样区、物资暂存区、隔离留观区(发现高危人群临时处置区域)、医疗保障区(开展应急医疗救护)、缓冲区(工作人员更换服装)、生活区(工作人员就餐和休息)等。红山街道在设置检测点时,着重考虑三个因素。首先是考虑的因素是辖内人口分布情况,一般优先选择在人口密度大、人员相对聚集的区域设置检测点。原因有两个:一是地理位置近,方便居民群众步行检测,避免群众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可缓解交通压力,避免检测点人流车流聚集;二是人口密度大的区域,也是病毒传染风险高的区域,设点可大大缩减检测时间,真正做到与病毒争分夺秒。其次要考虑硬件设施条件。检测点需要同时容纳相当多群众,且需确保全天候能进行检测。所以,核酸检测点要设置在大型公共场所,如党群服务阵地、运动场馆、广场等,室内空气流通顺畅,室外可搭建遮阳遮雨棚。除此之外,还要照顾学生、工人等特殊人群。疫情防控下,学生在校内,不便外出,若学生集中前往普通检测点,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而大型工厂的工人在上班时间同样不便外出。这就要求根据辖内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和大型工厂的分布情况及人数,采取就近原则,科学合理设置检测点。精准安排检测时间核酸采样任务重、时间急,为了高质量完成检测任务,红山街采取“5+N”模式设置核酸检测点,“5”是5个常规检测点,“N”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额外增加的检测点。“N”的确定主要考虑到检测点数量受检测时间约束,同时也要考虑医护人员数量配备。在检测场所方面,不具备基本检测硬件条件的场所不宜设置检测点。经过反复推演,红山街最终确定“N”为4个检测点,分别是广州航海学院、黄埔同仁学校、文船小学、文冲船厂。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5个常规核酸检测点严格遵照规定,上午10点统一启动检测,晚上8点结束。而4个临时检测点则根据医护人员数量、整体检测进度等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检测时间,实现错峰、错时、分类别、分批次采样。精准调配检测物资防疫紧急,保障就是责任。检测物资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基础和保障,精准调配检测物资,提升物资科学调拨和有序配送水平,才能切实发挥其在防疫防控中的作用。检测物资专业化程度高,品种繁多,如医用防护服、隔离衣、防护面罩、N95口罩、手术帽、手套、鞋套、采样试管、条形码、棉签等。对于初次接触这些物资的街道工作人员来说,有些闻所未闻,不清楚其功能及使用方法。因此,红山街在调配物资前需要邀请医护人员对物资调配人员进行短时培训,让其对检测物资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科学制定调配方案。同时,街道成立后勤保障组,物资调度人员在岗在位,实时掌握物资使用情况以及各个检测点物资缺口,做到供应和需求第一时间精准对接,充分发挥物资的服务保障作用。同时,每个检测点也要安排专人对接物资,负责物资交接、统计物资库存和缺口数据等工作。在加强物资储备和管理方面,红山街建立完善的物资入库、分类、登记、管理、发放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物资接收、调拨、分发与运输,建立工作台账。及时清点库存,及时根据需求补充相应物资,保证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开展。精准配置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是疫情防控的主力军,采样时,医护人员需身穿防护服,在酷热难耐的夏季,一般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这就要求根据检测点数量、受检人数和工作时长合理设置检测卡位,每个卡位至少配置1名医护人员。检测前,红山街安排医护人员和街道辅助其工作的人员反复磨合。在熟练配合的前提下,每个医护人员每小时可至少完成60份核酸采样,这样就可以精确计算出每个检测点所需的医护人员数量,一般优先安排有检测经验的医护人员,以老带新,提高核酸采样效率。精准配备辅助人员除了医护人员,还要精准配备辅助人员。以红山街道为例,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前线指挥部,统筹人员安排。街道主要领导统领全局,阵前指挥;分管领导挂点不同检测点,督促科室、社区从严从实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各科室、社区依据核酸检测工作流程和标准程序,安排工作人员,定员定岗定责,层层压实责任。辅助人员主要分设三个岗位:外围秩序维护组,中段信息登记组,前端医护辅助组。外围秩序维护组主要负责引导核酸检测对象有序排队,为每一位检测对象测量体温并查验健康码,排查发热人员和黄码、红码人员,一旦发现,立即将其引导至发热门诊或隔离留观区,单独进行核酸检测,绝不允许这些人员进入待检测队伍。中段信息登记组主要负责指引、帮助排队人员提前完成手机信息录入,生成并保存“葵花码”。前端医护辅助组主要负责扫码录入信息,分发试管和粘贴条形码。外围秩序维护组由街道机关、派出所民警、保安和志愿者组成,一般每个检测点配置10-30人;中段信息登记组主要由街道机关、居委会工作人员组成,每个点配置10人;前端医护辅助组皆由街道机关和居委会青年干部组成,一般每位医护人员配置3名辅助人员。在室内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正确穿戴隔离衣,掌握个人防护和卫生知识。精准调动检测对象依据辖区常住人口和来穗人员数量,预估检测对象数量,分批动员,分时段检测,既确保“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又确保检测对象不在某个时间段大量聚集。红山街采取多种动员手段,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