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潘展虹发自广州
1.6平方公里,是汕头经济特区故事的起点。
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郊龙湖建立特区。侨胞侨资纷纷涌入,多年封闭的禁锢思想和海外侨胞的解放思想碰撞火花,汕头创造多个“第一”:率先制订出台《个人独资企业条例》,成为国内首部独资企业法规;“24小时审批答复”开创政府机构办事承诺制的先河……
年5月,经济特区获批扩大到全市平方公里。改革开放40年来,依靠侨乡优势和侨胞智慧,汕头走出不同于其他特区的发展道路,成绩单令人惊喜: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28亿元;年地区生产总值增至亿元,增长了足足多倍。
年,汕头被赋予新的定位:广东省域副中心。“要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以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为支撑、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说,汕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是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
汕头首批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明精机”)是“汕头制造”升级为“汕头智造”的代表,企业负责人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正按计划实施智能工厂项目,新建成的智能工厂将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数字化管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行业标杆”。
玩具名片:从仿制到原创
在世界各地随便拿起一件玩具,有七成概率是汕头澄海生产制造,备受小朋友喜爱的《超级飞侠》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汕头玩具企业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飞娱乐”)历经三年打造动漫IP结出的硕果。目前,动漫IP玩具占奥飞娱乐收入的53%。10年前,这一比例为零。
与澄海大部分玩具企业一样,奥飞娱乐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澄海的家庭作坊大多生产塑胶玩具。奥飞娱乐的创始人蔡东青借元买了一台老式注塑机,在家制作塑料小喇叭。以质取胜的小喇叭吹响了蔡东青的品牌,订单纷至沓来。
小喇叭吹得再响还是小喇叭,档次低、价值低。当时澄海以生产低端仿制玩具为主,常有知识产权纠纷。曾有香港玩具协会代表来哭诉,24款玩具被澄海模仿了20款。创造自主品牌成为汕头玩具企业的思考。美国玩具巨头孩之宝依靠《变形金刚》,7个月卖出超过万个机器人玩具,占据43%的美国玩具市场,收入1.1亿美元。玩具制造起家的奥飞娱乐意识到,需要补上的,是文化这块短板。
此后,“动漫+玩具”成为奥飞娱乐转型的发展方向:年,蔡东青成立动漫公司并推出《巴啦啦小魔仙》等多部自主制作动画,以增加玩具附加值,企业规模稳步增长。年,奥飞娱乐登陆深交所,成为国内动漫第一股。
同行业上市公司亦纷纷转型:星辉车模建立以玩具和游戏为载体、内容和营销双重驱动的互动娱乐全产业链模式;骅威文化则以优质IP运营为载体推广动漫影视、网络游戏及衍生产品。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带动了汕头玩具产业的发展,澄海成为全国唯一“中国玩具礼品之都”,拥有全国4/5的玩具上市企业、3/4的玩具中国驰名商标。业内称为:“全球玩具看中国,中国玩具看广东,广东玩具看澄海。”
汕头市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