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历史事件还是体育人物,郑才千跟人聊起来,总能如数家珍。
一旁的人听后很是惊奇,继而总觉得找到了知己。
但是继续深入聊下去的时候,一些人才发现,
郑才千对有些事情并不感兴趣,只是恰好能把这些事件和时间节点记住而已。
所以多次之后,就没有谁愿意跟他谈论这些了。
而他的这种苦恼,从小时候就如影随形了。
在淮安家里的时候,左邻右舍都知道,郑才千的母亲对于儿子的大脑非常呵护。
母亲虽然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是在补脑这件事上,有自己近乎顽固的观念。
多吃鸡蛋,而且每天都要吃。
小时候,郑才千每顿饭里必须有六个鸡蛋。
有时候儿子挑食,母亲就会不高兴。
刚上小学,对于其他的孩子,背诵课文简直犹如上刑。
但是郑才千却能够轻松应对,不但很快记住课文的内容,而且所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这使得郑才千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里的第一或者第二。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他不用学习就能考满分。
一年级的时候,一篇五百多字的课文《无人售票车》,
他看了一遍就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
或许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母亲知道了儿子大脑的金贵。
某种程度上来说,儿子的这个大脑,也成了全家人的希望。
母亲更加卖力地给儿子补脑,而郑才千也果然没有让家里人失望。
他的成绩一直很稳定,以至于稳定到不用写作业。
每次考试的时候,哪个同学要是凑巧抄了他的答案,那么成绩也会很好。
这还算不上是郑才千的高光时刻。
一本几百页的书,他能在二十分钟内看完。
这让郑才千从小就成了村里闲话中心的谈资。
有人说这孩子太聪明,就是天生的。
也有人说聪明的孩子都太狂傲,等着看吧,总有栽跟头的时候。
无论大家说什么,都改变不了郑才千自身的这种能力。
更为关键的是,其他学生的好成绩,都是努力争取后的结果。
可是每天晚上,当有的孩子在挑灯夜战的时候,
他却坐在家里安静地看电视剧,而且早早就上床去跟周公作伴去了。
即便多年后,郑才千依旧保持着这种早睡早起的习惯。
也因此,其他跟他同班的孩子如果是学霸,
那郑才千是学神。
等到开始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内容千篇一律,
要不就是被家里逼着学乐器,要不就是被逼着学音乐,然后自己很痛苦。
郑才千却不理解这种痛苦,学东西嘛,有什么痛苦的,这不是矫情嘛。
所幸那个时候都还是小学生,大家的情商都差不多。
否则郑才千的这番话,会让很多同学产生想揍他的冲动。
但无论是想揍他,还是崇拜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都不能否认在智商方面,他绝对是碾压别人的存在。
五年级的时候,老师有一天问大家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
郑才千想都没想,说自己长大后的理想是当博导。
这两个字,应该是彼时他从什么书上看来的。
按照他当时的知识量,他或许还搞不清楚博导究竟是什么。
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能够轻松把同学们比下去,
这带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简直是爆棚的。
正是这种巨大的快感,让郑才千一直在学校的道路上狂奔。
上中学之后,他曾公开在同学中表示,对于路痴和脸盲并不理解,
而且他还认为那是智商问题。
对他来说,这当然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他能把全校所有学生都认出来,并且迅速记住他们的名字。
上高中的时候,郑才千学过理科,而后又学过文科。
之后又从文科班转到了理科班。
但无论学什么,他的成绩依旧是第一名。
别的学生选什么科,基本就是决定终身的。
不过郑才千在这些问题上并没有谨慎过,毕竟他具备轻率的资本。
从快速记住书本上的内容,甚至到倒背如流,
郑才千年纪越大,越是明白了自己身上的不同之处。
19岁那年,他就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在巴林举办的世界脑力锦标赛。
他轻松就获得了个人第一和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一跃成为了世界上年龄最小的记忆大师。
之后,郑才千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大学的时光,几乎成了他知识储备量最为疯狂的阶段。
但是郑才千也很快发现,围绕在身上的那种光环,也似乎在渐渐褪色。
小的时候,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大人们出个什么题目,
他能很快地回答出来,这种成就感让他很得意。
不过上了大学后,好像再没有人愿意这么干了。
郑才千坦承,自己喜欢中文,不但能够记住很多东西,
甚至于一些课本都能倒背如流。
但是,他也发现自己并没有任何的写作天分。
一篇陌生的文章,他能很快记住。
但是让他写一篇文章,郑才千做不到。
他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而且爱好广泛。
不过就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博而不精,很多东西只是知道皮毛。
所以脑子里装的东西越多,郑才千反倒变得更加迷茫起来。
那个时候,郑才千非常羡慕国外的一些记忆大师或者智力明星。
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只要稍微展示一下记忆力,就能获得相应的报酬。
所以,郑才千在之后也一度出现在了很多国内的综艺节目中。
他按照导演和节目组的要求,特意让自己表现得很狂傲。
为了体现他高超的记忆力,很多节目让他记忆商品的条形码。
而后把打乱的条形码再拿给郑才千看,让他正确报出条形码对应的商品。
有时候在节目现场,整个过程是连贯的。
他能够一边读取,一边记忆,而后再一边报出名称。
台下传来阵阵的掌声,郑才千那个时候才体会到了小时候才体会到的成就感。
不过郑才千自己也知道,他的这种记忆力也只能在节目上展示。
因为条形码的读取和记忆,电脑也只需要几秒,社会里没有人会请他去做这个。
如此一来,对于未来究竟适合做什么,
郑才千大学四年,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
24岁那年,他参加了江苏卫视主办的综艺节目《最强大脑》。
在节目的现场,面对个魔方组成的墙面,
他能用最快的速度识别出其中颜色不同的魔方。
这样的能力别人并不具备,所以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天分。
随着节目的火爆,郑才千也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各界热烈地讨论着,像郑才千这种能力的人,究竟应该去做些什么才是人尽其才。
有人觉得,郑才千应该尽可能利用自己高超的记忆力,去做一个通才。
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记住并打通,创立一门新的学科。
也有人觉得,既然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那就应该进入古玩行当。
毕竟古玩行里赝品太多,而郑才千恰恰能够看到和记住细微的差别,
这种区分的能力,很吃香的。
然而郑才千却坦言,自己干不了这个,因为自己对古玩一窍不通。
当然,也有人想把他当成金字招牌。
年左右,那是国内教培最为火爆的时期。
有人直接找到郑才千,想让他加入他们的团队。
不用干活,不用给学生讲课,就能拿40%的股份。
教培机构就是像把他当成一个活广告,生源可就源源不断了。
最终,大学毕业后的郑才千,真的选择了去干教培。
很多人都觉得他是大材小用。
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刘嘉认为,他这种秀智商赚快钱的方式,很可能会变成下一个伤仲永。
不过郑才千自己也确实搞不懂,究竟去做点什么才好。
就在他正式开始做教培工作后,他把自己的记忆方法集结出版成书。
随着益智类节目在那几年的火爆,郑才千似乎赚到了不少快钱。
然而步入社会之后,郑才千却慢慢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记忆力,
很多时候却给他带来了无尽的苦恼。
有一次,他跟人谈论组装电脑的事情,从硬件的搭配再到组装的细节和步骤,
他说得头头是道。
“你来给我装一台吧。”那个人求他。
“我不会。”
郑才千的回答,让对方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你不会?怎么会知道这么多步骤的。
郑才千只好说,自己是因为记忆力好,所以能记住这些东西。
可实际上,他对电脑并没有任何兴趣,而且也没有组装经验。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找不到真心的好朋友。
比他大11岁的姐姐经常提醒他,不要总是说自己记住了。
要学得含蓄和谦虚一点,否则没人愿意跟你交流。
虽然按着姐姐的提醒,郑才千也尽量去适应和学习这种交流技巧,
可无论是主动地示弱还是自嘲,郑才千还是学得不好。
总有忍不住的时候,一起聚餐,他一直抢在计算器之前说出价格。
事后他才明白,这种行为,往往会冒犯到所有人。
他曾经在网上,就记忆力的相关问题,回答过很多网友的提问。
他的生活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单调。
每天早睡早起,而且还增加了一项午睡。
至于烟和酒,在他成年后根本没有碰过。
而补脑的方式,也同样是一如既往。
记忆力上的提升,虽然他有天分的加持,
不过在分享给外界的方法上,郑才千也认为是有规律的。
记忆不是胡乱地背诵,也不是死记硬背。
在记忆之前,要学会找到内在的规律。
找到了内在的规律,就能逐渐适应这种联想式的记忆方法。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学会集中注意力。
只有专注,才是提高记忆的法宝。
与此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记忆的效率。
参加完综艺节目后的郑才千,把教授记忆变成了一种可行的职业点。
除此之外,彼时的郑才千还有很多兴趣点。
无论是接受媒体的采访,还是受邀出演一些悬疑推理片,
郑才千都是来者不拒。
他最大程度地保持着自己大脑的活力,
而这一点从小到大,郑才千都是一贯坚持的。
小的时候,郑才千曾经出过一次车祸。
在路上行走,他被一辆飞驰来的汽车撞断了腿。
医院,断腿需要做手术植入钢板和钢钉。
躺在手术台上,医生就要给他打麻药的时候,
年幼的郑才千向医生提出了一个要求,能不能不用麻药。
彼时的医生都被眼前的孩子逗到哭笑不得了。
他却继续说道,就像刘伯承当年眼睛受伤一样,
手术的时候就没有使用麻药,因为他害怕伤到自己的大脑。
虽然郑才千彼时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都说对了,不过医生也没有搭理手术台上的这个孩子。
医生最终给他的身体注射了麻药。
而郑才千自己,当时挣扎了几下,之后便没有任何意识了。
那时候郑才千就知道,大脑对他的意义是重大的。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郑才千,并没有因为当年手术使用麻药而损伤到大脑。
相比于前几年刚刚出名的时候,
现在的郑才千已经许久没有什么消息了。
尤其是随着今年国家对教培机构的改革,
郑才千曾经的选择,不知道又将在接下来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郑才千曾经说过,自己的大脑有一部分电脑的功能。
不过在当今的世界,电脑已经把人脑取代了。
面对这样的现实,他曾经有过遗憾。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记忆本身是智识发展的底层,
记住某些东西或者知识点,从来都是为了将来的使用。
而不是把它记住就完事了。
他不喝饮料,也从来不喝咖啡。
因为郑才千觉得,这些东西都会伤大脑。
他的大脑未来还能给自己创造什么,
就看他自己的选择了。
文
Nancy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