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14岁的初中女生芊芊(化名),在医院抑郁门诊。芊芊的父母忧伤地说:“孩子自从上了初中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不喜欢跟家里人交流,总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情绪也很不稳定,时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最主要的是这孩子还老是划自己的手。”
母亲拉起芊芊的衣袖,简直是触目惊心,整个小臂都是密密麻麻的划痕,有浅有深,有些已经变成疤痕,有些还是未结痂的伤口,像条形码一样排列在芊芊的手臂上。
医生问到芊芊痛不痛。芊芊默默地摇了摇头说:“不痛啊!划完之后压抑、烦躁的情绪会得到缓解,自己感觉很舒服。”并表示学校里也有像她一样的同学。
医师指出,青春期间的孩子当负面情绪到来时,自伤成为了自我宣泄的一种方式。这种行为是一种通过对身体的伤害缓解心理痛苦的发泄方式,表现为割伤、抓伤、撞伤、烧伤等多种行为。临床上我们将这些行为统称为“非自杀性自伤”。
在全球,儿童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率约为19.5%。近年来非自杀自伤患病率正在上升。
而导致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因素通常为:不良生活事件、情绪调控障碍、内分泌紊乱、神经生理问题、有问题的互联网使用、睡眠障碍、创伤经历、有问题的亲子关系、心理健康问题等。与多种精神疾病也息息相关,包括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进食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孩子无妨通过正常的方式去表达自己,从而演变出这一非正常的方式不正确的去宣泄。
当你发现孩子手上的“条形码”,请记住,这是孩子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01早预防
作为孩子的父母早期察觉和干预孩子的行为异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在重视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也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