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属性管理
属性是对产品性质的描述,是区分产品差异性的集合。在电商中,属性通常分为关键属性、销售属性、非关键属性、商品属性。
(1)关键属性:能够确认唯一“产品”的属性。关键属性可以是一个属性,也可以是多个属性的组合。例如:通过手机的“品牌”“型号”两个属性组合就能确定唯一的产品,这两个就是关键属性;通过服装的“品牌”“货号”两个属性组合能确定唯一的产品,所以这两个也是关键属性。
(2)销售属性:也称为规格属性。其是组成SKU的特殊属性,它会影响买家的购买和卖家的库存管理例如服装的“颜色”“套管和“尺码”都是销售属性。
(3)非关键属性:除关键属性、销售属性外的其他属性。非关键属性不一定是非必填项,有时为了商品信息完整,也会被设为必填项注意,产品的非关键属性并不包括商品属性。
(4)商品属性:表示商品的在替征/比如新程度、保修方式等,不能作为产品的属性。
属性的定义对于良好的消费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搜索、索引、筛选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商品搜索能力,除了标题、类目,很大程度依赖于商品属性,条件筛选的基础数据也是商品属性和规格属性。完善商品属性对于实现良好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属性包括属性名、属性值,一般都是挂在具体类目下,设置为必填或非必填。在设置属性值时,须保留一定的扩展性,部分允许自定义属性。商品属性管理要求强大的类目运营能力,在中小型电商平台一般会提供基础属性值,再开放自定义属性编辑,让用户来完善属性库数据。
为了方便商品管理,我们要在系统中建立一套属性库,类目属性都是调取的属性库里的数据,而属性搭建的原则通常是从属性分类的维度来搭建的,分别是关键属性、销售属性、非关键属性、商品属性。
如图3-5所示,在定义一个属性时,需要挂载在类目下,区分属性分类(关键属性、销售属性、非关键属性、商品属性),并确定属性值、显示类型(单选、多选可自定义),是否必填以及属性分组。对属性的定义是为了在添加商品时,属性列有判断条件。在搜索筛选时,确定各属性字段的意义和权重。
图3-5属性编辑属性编辑主要是定义当前分类的商品具有哪些属性。在属性管理上,有两个产品方法可以使用,属性分组和属性继承。
1.属性分组
由于一个类目的属性有时会很多,可能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所以引入了属性分组的概念,把形容某一类特征的几个属性归属于一个组,这样在前端的规格参数里可以按后台设置的属性分组按序展示,也方便对属性进行管理。如图3-6所示,屏幕参数、镜头参数、曝光控制、闪光灯参数等都属于属性分组。
图3-6属性分组2.属性继承
如果网站的商品分类为三个层级,每个商品由很多的商品属性构成,其中同层级的商品属性可能有很多都是相同的属性,为了减少属性添加时的工作量,我们将这部分共用的属性归类后赋值在上一层级的分类中,依次操作,将归类后的属性分别赋值给上级的分类中。
每一个层级的商品属性继承上一层级的商品属性,将每个层级的属性提取出来,便组成了一个商品的完整的属性表达。
如图3-7所示,1级类目有属性A,2级类目有属性B,3级类目有属性C,那3级类目下的商品SKU1就具有属性A、B、C。比如实物商品佳能EOSD(在类目“数码”→“摄影摄像”→“单反相机”中)就有商品毛重、像素、套头三个属性需要填写。(举例只取了部分属性。)
图3-7属性集成当属性库搭建完成后,就会被各个叶子类目调用,添加商品时就需要填写这些属性,商品就有了载体,例如图3-8所示(类目“男装”由此”风衣“)。属性库在前台便充当起了导购、描述、筛选的作用。对于仓库管理有较大作用(易碎、防潮等),根据这些属性便能确定商品德唯一性(SKU)。
图3-8淘宝的商品属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规格属性(如颜色、尺码等)。很多产品有多规格,例如衣服、鞋子等。以一双男鞋为例,有颜色(假设白、红、黑3种颜色),有尺码(从39~44共6种尺码),那么这个SPU(男鞋)下面就有18个SKU。这些SKU的属性除了规格属性外,其他属性都是一致的,所以在新建商品时,可聚合到一起,共用其他属性。
3.4SKU与SPU
SKU和SPU算是电商中最基础的概念,SKU是最小库存单元,SPU是标准化产品单元。很多电商从业者在入门的时候都会被这两个概念围绕。
SPU与SKU的关系有许多种,可以一对多、一对一,如图3-9所示。绝大部分SPU与SKU都是一对一,多规格的SPU和SKU之间是通过规格属性来连接的。SPU的库存是由其对应的SKU库存共同决定的。
以iPhone7Plus(SPU)为例,这个SPU的规格有多种(颜色包含金色、白色、黑色、玫瑰金、银色、亮黑、红色等6种;内存包含32G、G、G等3种),对应18(即3×6)种SKU。比如“iPhone7Plus白色32G”“iPhone7Plus黑色32G”,这两个SKU都能具化到实物。仓库系统、采购系统、库存系统、订单中心等系统都是主要管理SKU。
图3-9SPU与SKU关系示例在日常运营中也很常见一个SKU对应多个SPU,比如图3-9中SKU2就对应SPU1和SPU2。例如在一家淘宝店中,同样的一件男裤,店家可以起两个不同的商品名称(“七分裤男夏季薄款纯棉运动休闲”、“7分男士短裤男夏天宽松大码小脚潮”),这时候在前台展示的是不同商品,系统中这两件商品编码(SPU编码)也不同,但是发货对应的是同一个SKU,库存也是共用。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概念:组合SKU,主要是解决出售组合商品的问题。组合SKU的属性都继承主SKU。组合SKU不同于套装促销。套装促销在订单中会展示多个商品,而组合SKU在前台是一个商品。组合SKU的应用场景主要是添加赠品、组合售卖,与前台的商品套餐有所区别。在订单解析成发货单时,组合SKU需解析成单一SKU,方便仓库发货,更新库存。
如表3-1所示,SKU3是一个组合商品,在前台售卖时是单个商品,下单之后流出仓库就解析成SKU1和SKU2。还有一个业务场景,这种组合套装有特殊的包装,而仓库不会去包装的情况下,套装进仓的时候就以独立的SKU入库,不需要做拆分处理。
表3-1商品与SKU的对应关系举例在电商系统中流转的是系统生成的SPU编码和SKU编码。这里要介绍一下69码,我国官方的商品编码是69开头,俗称69码,例如食品包装上的条码。在编辑商品的时候,一般会有个条形码字段需要填写,就是系统中的SKU对应69码。这个条形码主要在采购、出入库时使用。
在仓库的条码方案以下有两种。
(1)全部自建条码。采用自己的sKU编码管理商品,需要入库前重新贴标,成本较高。
(2)有69码的商品沿用θ9码,无69码的商品(比如蔬菜、生鲜等)以及无法指定到单一的有码商品重新贴SKU编码。在仓库管理时做相应的条码映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