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卷宗
过去,纸质卷宗档案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大量的场地存放资料,同时还要配备相当规模的工作人员予以管理,才能确保纸质档案卷宗的完整保存和较为有效的信息提取。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市民百姓想要通过卷宗档案了解一些法律问题。面对当下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情况,传统的纸质卷宗档案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研究通过《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强调要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推动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尽快建成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各地方法院为了积极响应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战略规划,主动寻求方法创新法院各种管理模式。
在广东深圳这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商业大都市里,也是各类法律案件高发的城市。法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整个城市的发展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档案卷宗信息化管理,实现了电子卷宗与案同步的目的,成为成为全国智慧法院基础工程建设的前沿探索。下面就跟随邹湘霞深刻感受一下政策落实后的前后变化。
讲述人:邹湘霞
“纸质卷宗完全依赖动手查阅,工作量大而效率不高”
长久以来,我国各地法院卷宗档案都是以纸质方式存档,占用空间很大,极耗人力成本,也不方便管理以及取阅。一些法院档案管理机构统计,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费用来维护和支付场馆的日常运营。这种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降低了法院的工作效率,而且极大的提升了法院成本。
为此,深圳蓝田法院档案卷宗管理人员邹湘霞对过去纸质存档方式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就深有感触:“以前,谁要来查阅卷宗档案,管理员就开始发愁了,尤其是对一些刚入职的员工来说,更是如此。纸质卷宗查阅完全手动寻找,这个过程工作量是很大的,新来人员对档案存放陌生的话,这个工作量很艰巨的,有时候翻阅寻找就要大半天,而且准确率还不高,这对法院高效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人工智能一键查阅,减轻工作量还节约资源”
正在工作人员为传统纸质卷宗管理发愁的时候,国家也看到了这一问题,出台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倡导各级法院实现智慧化、智能化。打造卷宗档案信息化成为了智慧法院的一个发力点。通过集成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堆积如山的纸质材料在案件“入口”即被转化为智慧的电子卷宗,关键信息自动“跑”到相应卷宗目录下归类排序,案件办结自动归档,让法官和助理工作质效翻倍,诉讼服务空间也大大拓展,实现了电子卷宗和案件同步……盐田法院的这套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一经使用,就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邹湘霞对这样一个智能化的应用系统更是赞不绝口:“案件办结,工作人员比对核实后,就可以点击自动归档,案件归档时不用再进行扫描,真正减轻工作量,节约资源。对于办案人员查阅卷宗而言,卷宗手写批注、关联案件查询、案例推送等功能让办案高效方便,为工作人员办理案件节约了50%以上的文书写作和法律法规查询时间。”
“智慧法院让信息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
“人工智能等前沿‘黑科技’让纸质文件跃变成‘聪明’的电子卷宗,每份材料拥有独立的ID身份,各类信息自动‘跑’到相应卷宗目录下归类排序,自动生成页码和档案目录。”经历了法院档案卷宗管理的智能化升级,尤其是当前的同步系统让邹湘霞再一次燃气了对法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热爱,“随着卷宗档案管理的智能化,以电子卷宗为基础,在线诉讼服务功能也大大拓展,当事人可以线上办理材料转接、阅卷、签收部分法律文书。对于归档后的电子诉讼档案,还可以申请在线查阅下载,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
自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系统上下以来1个多月,深圳蓝田法院录入案件共计余宗,平均每天百宗案件进入“智能办案跑道”。目前,档案目录分类准确率达95%以上,系统上线以来,已结案件达余宗,平均每宗案件节约原先归档纸质档案扫描时间约2小时。
后记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法院,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法官办案、司法管理和群众诉讼的实际需求。创新“一键归档”功能的背后,是电子卷宗的深度利用,为提高办案、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智慧支撑”。
随着系统不断升级,系统稳定性、智能辅助程度、大数据管理能力等将进一步提高。作为全省智慧法院试点单位,盐田法院以司法智慧与首创精神探索系统性创新,集成前沿科技,实现诉讼服务、法官办案、审判管理质效同步跃升,成为全国智慧法院基础工程建设的前沿探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