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晚上好鸭~
在聊今天这部剧之前,先给大家两个提示,看能不能猜到片名▼
它是为数不多在国内院线上映的泰国电影
它讲述一个与「作弊」有关的故事
猜到了吗?
来,把《天才枪手》四个字打在公屏上。
年,这部成本折合不到万人民币的电影登陆内地院线,首周票房1.12亿,创下泰影内地票房记录。
当时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的演员,能创下这个战绩,靠的是什么呢?
剧情与制作占90%的功劳。
能将青春片拍出谍战的感觉,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将答案变换为条形码印在铅笔上的骚操作,让那段时间考试带铅笔的小伙伴们备受考官「关爱」。
不过今天,K社可并不是要讲影版《天才枪手》。
蛤?那为什么突然cue到?
是因为时隔3年,这个ip竟然被翻拍,以悬疑剧的形式回归——
《天才枪手》
其实自从翻拍的消息爆出,这部就一直不被观众看好。
毕竟原作只有两个小时,内容也并不算复杂。
家境贫寒但成绩优异的女主琳,转入贵族学校,之后架不住好友请求,帮助她考试作弊。
没想到被好友的富二代男友得知,半胁迫半恳求琳继续协助作弊。
原本不同意的琳,意外得知自己进学校并不全是由于成绩优异,而是因为父亲缴纳了一笔不小的赞助费。这也使得她的家境更为困难。
出于「赚钱」的考虑,琳答应帮富二代作弊。
结果。
被男主班克举报,不仅与奖学金无缘,还差点导致退学。
说起来,班克也因此得罪了利益集团。被人蒙头一顿打,错过了自己的出国考试。
其实他与琳一样,同样是寒门学霸,错过考试等于被改写人生。
到最后,双双损失惨重的琳与班克,竟然联手做了件大事——
整部电影最盛大的一次作弊。
富二代们要参加的STIC考试(原型是SAT),监考严格,全球统一,能帮助他们成功作弊,就能赚到一大笔钱。
于是,琳与班克飞到考试时间相对较早的国家进行考试,并背下答案。在考试间隙的休息时间里,到卫生间通过提早藏在马桶水箱里的手机将答案传送回泰国。
这次作弊只算成功了一半,至于为什么,容后再禀。
总之,要将两个小时的电影改编为12集的剧,非常考验制作团队,稍有不慎,就会翻车:
魔改还原,注水肉;
1:1复刻,吃老本。
可这部,竟然拿到了比原版更高的分数。
诚然,二者的观看基数不可同日而语。
但抱着挑刺的心追了两集剧版后,我只想说,高分有理,直观感受就四个字——
诚意满满。
01
作为翻拍剧,故事改编得极有诚意。
仰仗着集数充裕,在内容上做了加法,把同一个故事讲出了不同的味道。
首先,合理化女主的行为。
记得在电影院第一次看的时候就很莫名,孤僻学霸琳会甘愿为一个没有多深交情的好友,冒极大风险作弊?
剧版对两个女生之间的友谊进行了细化。
琳一直没有什么朋友,一学期下来,只有grace主动走向了她,希望能跟她一起练习。
外向的交际小能手的确很容易俘获人心。
当然,让琳更坚定帮助grace的原因是她知道对方的最大的心愿——
出演舞台剧。
只是由于成绩太差,几乎与愿望失之交臂。
为此,琳帮助grace练歌,又替她复习数学,忙碌了许久。
所以与其说琳是为了友情而打破自己的原则,倒不如说,她是不服输,她想帮助grace完成梦想,尽管是采用特殊手段。
其次,修复了作弊的bug,并进行创新。
影版中,琳发明钢琴作弊法一直备受吐槽。
用不同指法代替ABCD听起来很合理,但一群学渣要是能记住这么难的指法,也不用作弊了吧。
再者钢琴作弊法有其弊端,记错一个,满盘皆输。
这次导演借演员之口吐槽了这一不合理的地方。
当琳提出钢琴指法作弊时,没有人同意这一方法。
最终,倒逼她想到更简单的方法——
时钟作弊法。
琳从2点开始提供答案,分针代表题号,秒针走过,代表ABCD。
当琳的右手在秒针转动到数字时动了一下。
说明答案就是那个数字。
这个方法,既好记又安全,即使填错了一个也不影响之后的答案。
天才啊!(好孩子不要学!)
除了优化作弊传递方式,剧版中的琳还自学了《三十六计》,开始玩起高阶作弊。
她发现数学老师借补课之名,向学生透题。
于是借力打力,一步步设下陷阱。
先在考场上摆弄橡皮,令老师以为她在作弊。等老师过来抓现行时发现橡皮上的确有字,是——
老师给学生泄题。
等琳走出教室,老师慌乱中抛下一屋子考生,追了出去。
两人没对峙几句,琳转身离开。
偏偏这时,老师察觉她口袋里藏着电话。
你们以为琳是要去厕所发答案给其他同学吗?
并不。
她的手机始终接通着校长。也就是说,老师自己承认泄题的事儿,校长在那端听得一清二楚。
就在大家以为琳这次是要趁机解决找她麻烦的数学老师,而并不是为了传递答案时。
又又又猜错了。
电话竟然并不是校长的,而是琳将同学的号码故意设置成校长的样子,这一切都是她设好的局。
为了作弊,设下的局。
这段戏,只有短短几分钟。
配上高潮迭起的音乐以及频繁的镜头切换,紧张感十足。
难得慢节奏的泰剧,竟然让人产生一种观影的刺激感。
02
剧版目前更新的两集,既没有丢掉影版的节奏,又能扩充完善内容,表现不俗。
不过除了这些,还有一点打了翻身仗——
演员选择。
一般全员换血的剧,很容易引发大家抵触情绪。毕竟影版的演员珠玉在前,难以超越。
然而导演并没有被前作局限住,而是挑选出与原版截然不同却又恰好符合气质的演员。
比如女主琳的扮演者Juné,女团出道,BNK48前成员,十足的小甜姐儿。
这样气质的演员,一眼看去,并不会让人联想到琳。
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琳的象征就是「厌世脸」,她自负且强势,决计与甜美无关。
上下两张图的区别,一目了然。
原本担心Juné无法驾驭角色。
但没想到,她在剧中的表演没有丝毫违和感,比起影版琳的强势,更突出「傲」这个字。
举手投足间,自带一种我的学识足以碾压所有人的学霸之傲气。
而男主班克则由屁鹅更换为泰国歌手Jaonaay。
坦白说,一开始我并不习惯新男主,总觉得不够「老实」,稍显痞气。
但随着剧情展开,班克的人设比影版中衬托女主的工具人形象丰满了许多,变得更有血有肉起来。
有一段剧情令我感触颇深。
他诚恳的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愿意与女主做朋友。
看到这里时,我觉得选Jaonaay来饰演也没有差到哪里。
在这段情绪的转换时,诠释的尤为的好,他的少年气足以撑起这个略显别扭的角色。
初见琳,略带羞涩
知道琳就是抢走自己奖学金的女孩
立刻变了情绪
男二与女二这两个耍宝的角色,则花落巴黎与Nana家。
尤其是冰巴黎,无脑但有钱的富二代这个角色,仿佛为他「量身定制」。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翻拍剧,它能演出了让我暂时失忆...
哦不,是暂时忘记原版演员的效果。
03
这么一看,这部优点不少。
导演在采访中更是说,这次会有不同于电影的结局。
这让我不免想起17年时,许多人观影后在豆瓣的留言都对结局异常残念。
班克因为作弊被抓突然黑化决定走上歪路,而他的领路人琳又突然转变为圣母型人格,决定自首,坦白自己的作弊行为。
甚至很多人提出,想要「不正确的」结局。
难道自首不好吗?
倒也不是。
大家怨念的点,主要在于这部电影是以「作弊」为引,去揭露教育不公,阶级差距。
靠捐资入学的富二代,瞧不起凭本事的学霸们,甚至将他们的奖学金曲解为,用别人的钱来交自己的学费。
一个包都不止六万的校长,却借口董事会不愿意提高预算。
死卡着班克和琳的奖学金的名额不肯松口。
真的是因为钱吗?
错。
下一句才暴露出赤裸裸的无赖面目——
你们谁做的好,谁才能拿到唯一的奖学金。
学霸们犹如困兽,为六万块厮杀。
可吸血的学校并没有放过他们。
琳发现自己入学,并不是因为成绩,父亲还为学校缴纳了一笔20万的资助金。
这导致父亲借了不少外债,不得不夜夜加班,更拼命的工作。
一边从学生家长处开源,一边在学生身上节流,学校已经不再以教学为主。
钱,才是第一位。
有钱的富二代们可以在学校横行。
但如琳、如班克这些寒门学子,只能被不断剥削、甚至险些被这样的体制吞噬。
既然如此,琳的心态自然会发生改变。
学校可以赚我们的钱,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赚学校的钱呢?
此时看下来,「作弊」更像是被应试教育和阶级分化强暴的产物。
所以。
当影版琳最终选择自首时,这种强行的教化感令人不适,仿佛前面铺垫的矛盾与主角的反抗在一瞬间都化为虚无。
于是,剧版导演承诺要做出不一样的结局时,我非常期待。
可前两集看来看去,变化好像只出在男女主的关系上。
琳与班克彼此间的情愫比原先明显了许多。
有感情线无可厚非。
但琳因为靠作弊赚到钱,将奖学金让给班克。
并告诉对方是由于自己爸爸买彩票中奖,中了很多钱,所以自己不再需要奖学金。
这点改动令人有些抓脑壳。
琳不该是个恋爱脑。或者说,她所处的环境也并不允许她如此「浪漫」。
靠作弊得来的浪漫,是偷来的幸福。
最后,还记得三年前,我们写过影版的《天才枪手》。
那时K小哥哥说:
比考试更残酷的,是人生。
学生时代的考试,好歹有约定俗成的规则。
当我们终于摆脱了课堂,步入社会,我们会失望地发现,考场依旧存在。
不同的是,再也不会有考官过来没收你的小抄,所有人都在“作弊”。
而现在看来,现实并没有变好。
我希望剧版《天才枪手》能有不一样的结局。
更希望我们的现实生活也都能出现一个向上的拐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11.html